新疆河北企业联合会(商会) >> 会员风采

散文欣赏之二 在青纱帐里捉蝈蝈---- 石国湖

编辑日期:( 2017-07-03 11:35:24 )  点击:17545次  来源:新疆河北商会秘书处

 
在青纱帐里捉蝈蝈

石国湖


    新疆没有蝈蝈。这可能是由于新疆冬天太冷,蝈蝈的卵过不了冬所致。
    多年以前的盛夏,我在乌鲁木齐街头,见到过好几个卖蝈蝈的中年人。他们把几百只蝈蝈笼子用绳子连在一起,在酷热的中午,在大街小巷卖。蝈蝈
们拼命地叫着,好像是比赛,好像是蝈蝈大合唱。一打问,原来卖蝈蝈的中年人来自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保定易县。老乡,老家来的。于是,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便买一两只回家养着。和卖蝈蝈的老乡聊天得知,每年夏天,他们在河北老家易县,从人们手里收购千八百只蝈蝈,装进一个个蝈蝈笼子,然后坐拉煤的货车,进山西,过宁夏,走内蒙古,十天半月的来到新疆卖蝈蝈,虽然是一路风餐露宿,但也旅了游,赚了钱,还是非常开心的。他们几乎每年夏天都来新疆卖蝈蝈。那时候,易县山区还比较穷,没有打工这一说,不像现在,人们可以外出打工挣钱过日子。
    我出于从小对蝈蝈的喜欢,也出于对河北故乡的感情,每次见到卖蝈蝈的都要花几块钱买上两只养着。
    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突然听到对面的楼上传来蝈蝈的叫声,我想说不定这位养蝈蝈的是河北保定人呢。听着蝈蝈的叫声,一下子把我带回了童年
冀中平原的青纱帐,逮蝈蝈的记忆,一幕幕的在脑海浮现。
    我小的时候在河北保定老家,每年夏天天气最热的时候,要么结伴,要么一个人冒着炎炎烈日,走进青纱帐逮蝈蝈。
    那个时候,老家的蝈蝈真多呀!高粱地玉米地谷子地黄豆黑豆地红薯地,几乎所有有绿色的地方都有蝈蝈,天气越热蝈蝈叫的越响,此起彼伏,铺天
盖地,排山倒海,像风像雨,像赶大集,像大合唱,一浪高过一浪,再加上知了可着嗓子的嘶鸣,成为冀中平原上一种特有的景象,至今在记忆里都无法抹去。
    虽然到处都是蝈蝈声,可蝈蝈可不是好逮的。
    当你刚小心翼翼的寻声走到它跟前,你还没找到它,它就早已经发现了你,或者听到了你的脚步或者你的呼吸声或者听到了你的身子碰到高粱玉米叶
子的声音还有你踩到干透了的豆叶的声音,它马上就不叫了,要么就躲起来,要么一跳一蹦就跑了。蝈蝈善于跳跃,蝈蝈浑身通绿,和植物绿色融为一体,人很难发现它,加之它非常警觉,稍有动静,它轻轻一跳,人们就找不见它了。
    它绿绿的身子爬在庄稼叶子的下面,你根本就发现不了。于是,只好再寻着叫声,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屏住呼吸的找蝈蝈逮。
蝈蝈不叫的时候,你很难发现它藏在什么地方,于是只好在烈日下(那个时候谁家都没有伞)等它叫 的时候或者耐心的寻找它,要么就引诱它叫。怎
么引诱呢?就半握着两只拳头,用自己的八个手指甲盖,上下反复摩擦,发出像蝈蝈叫的声音。蝈蝈好像也是争强好胜,它把我用手指甲盖摩擦出的声音误以为是同伴发出的叫声,于是就叫了起来。我看清了蝈蝈的位置,就慢慢的靠过去,用两手捂蝈蝈,只能这样,手如果重了,就把蝈蝈捂死了或者伤了,这样的蝈蝈就废了,就没有再养的价值。养蝈蝈就是为了让它叫的。听蝈蝈叫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有时候一个炎热的中午可以逮好几只十几只蝈蝈。逮着的蝈蝈没法装,就折掉一棵高粱秸,取一米来长,剥掉席篾,用席篾不紧不松的把蝈蝈勒在高
粱秸上。回到家后,要么把蝈蝈送人,要么把蝈蝈放养在房前屋后的树上或者菜地里让它叫,它中午叫,晚上也叫,像催眠曲。人们已经世世代代听惯了蝈蝈的叫声,也不烦,烦也没有办法。我觉得有了成千上万只蝈蝈的叫声,才使得青纱帐灵动丰富起来,乡村才更有了趣味儿。
    蝈蝈的肚子越大越好,越绿越好。大和绿都表明蝈蝈健康、能吃,叫的时间长。雄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够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蝈蝈的语言。我觉得
所谓的发音器就是它的短翅膀摩擦发出来的声音。
    蝈蝈很好养,在野外吃的是植物的嫩叶和花儿,家养喂白菜叶子和什么花儿都行。
    更多的时候是用高粱席篾编成蝈蝈笼子,养着让它叫,只要喂它丝瓜花南瓜花或者白菜心等绿色菜叶,它就能活着,就会叫。有时候还把蝈蝈笼
子装在身上,小伙伴们比赛,看谁养的蝈蝈叫的好叫的时间长叫的声音大。天冷了的时候,就把蝈蝈笼子掖在被子里,它依然叫。农村的孩子人人都会编蝈蝈笼子,手巧的孩子编的蝈蝈笼子非常漂亮,像工艺品。
    中午天气最热的时候,雌蝈蝈为了繁殖后代,就在人行土道上产卵,它好像知道最热的时候人们不会在路上走,人们也要休息,也知道人们不会把土
道耕掉,在路上产卵安全。十几米就有三五只好像约好了似的大肚蝈蝈,它们把长长的尾巴扎进硬硬的土道上产卵,为了来年的传宗接代。
    这几年回到老家,根本就看不见青纱帐了,当然也就听不到蝈蝈的叫声了。现在的老家,附近的四面八方全是白色大棚,人们种的是大棚西瓜,还有
麻山药,这都是经济作物。种经济作物效益好,赶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经济效益非常好。西瓜、麻山药都进了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甚至更远城市的超市。
    现在,人们不再种玉米高粱黍类豆类了。这些农作物产量低,农民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一年,一亩地卖不了几个钱,收入无几。现在,我们村连菜
都没有人种了,都是在集市上买菜吃,菜农菜贩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
    现在乡亲们靠种经济作物富了。我们那个不到5000人的村子,竟然有几百辆小轿车,有的价值百八十万,算是高档车了,我真羡慕他们。
    几十年过去了,我还真想童年逮蝈蝈的时光,也真的还想听蝈蝈的叫声。

(秘书处)

当前第1/1页 [首页] [上一页] [1][下一页] [尾页]